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怪诞行为学》书评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的,会根据自己得到的所有信息,做出最合理的决定,以便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本书阐述的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常常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而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又不是随意做出的,而是有规律可循。正像这本书名的直译:可预期的非理性。这个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补充,是当前很流行的行为经济学。作者因为他的特殊经历而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在他18岁时由于意外全身烧伤,在医院治疗了3年,在住院期间他因为孤独而常常以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各种人的行为,也包括他自己。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著作,读想起相当轻松,每章都描述了一个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行为,然后通过实验揭示这种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因此,行为经济学也称作实验经济学。看着作者构思出一个个巧妙的实验场景,然后一步步得出结论,真的非常有趣。例如为了验证人们是否诚实,他在大学宿舍的公共冰箱中偷偷放了一箱可乐和一些零钱,几天以后去观察,可乐都被拿光了,而钱一分也没有被拿走。从这个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离现金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作弊。对于非现金的事物作弊,我们擅长于把自己细微的不诚实想法和做法合理化。这大概就是孔乙己说的:窃书不算偷。

读完这本书,不只是了解了行为经济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认真的审视了自己的非理性行为,并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他们,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规律。当你下次再在两个功能价钱相似的相机前选择很久而不能下决定的时候,你就会想起那头在两堆谷草之间饿死的驴。心里感叹,人就是这样,竭尽全力的想保持所有选择的可能性,而忘记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没有评论: